乐冠体育官网

新闻动态

南京疾控发布重要提醒_孔肯雅_症状_环境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2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
8月份南京市气温湿度较高,人群在密闭空调房间停留时间较长,呼吸道免疫力减弱;高温环境易致食物变质,且市民食用生冷食品增多,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;蚊蝇、蜱虫等病媒生物活跃,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概率升高;近日,全球至少有119个国家发生本地基孔肯雅热疫情,国内南方省份病例较多,加之暑期跨地区旅游、商务等往来增加,较往年我市面临较大的境外输入风险及跨省传播风险。

南京疾控温馨提示,本月需要重点关注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血吸虫病、细菌性食物中毒或其它感染性腹泻、高温中暑。
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
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均是由伊蚊(俗称花蚊子)叮咬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,二者临床症状类似,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、皮疹和关节疼痛。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特异性治疗药物,主要采取对症、支持治疗。我国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上市疫苗。

展开剩余83%
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,也不会通过咳嗽、打喷嚏等方式传播。

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,需以“清积水、灭蚊虫、防叮咬”为核心,具体包括以下方面:

1. 做好个人防护。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,必要时使用驱蚊液、驱蚊贴等;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,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;蚊虫较多区域,可配合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等灭蚊工具。

2. 清除蚊虫孳生地、控制蚊媒密度。市民积极开展居家环境卫生清理,及时倾倒垃圾,翻盆倒罐,防止隐蔽积水,保持环境干燥,水生植物及时换水并清洗根部。社区、集体单位等应当全面清理公共环境,清除杂物、回填或封闭各类基坑,清除或倒置各种可积水容器,清理排水沟、雨水井等。

3. 前往东南亚、南亚、非洲和美洲流行区的旅行者,应当提高防范意识,防止在境外感染病毒。归来后2周内,仍要落实好自我防蚊叮咬措施,一旦出现可疑症状,应主动就诊并将旅行史告知接诊医生。

4. 近期有广东旅居史的人员,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,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。
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
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以下简称“发热伴”)是我国于2009年首先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,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,起病急,重症患者病死率高。本病主要经蜱叮咬传播,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、血性分泌物、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,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。

在发热伴流行地区,在丘陵、山地及林地等区域生活的居民、从事户外生产活动的人群及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。患者的医护、陪伴和探视人员,以及死亡患者殓殡人员如未进行规范防护,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。

预防发热伴要注意避免蜱叮咬,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
1. 进入草地、树林等蜱虫栖息地环境中,应当做好个人防护:穿长袖衣服;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;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;不要在草地、树木上晾晒衣物。

2. 在蜱活跃季节,进行园艺、采茶、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,可使用含有0.5%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;裸露的皮肤要涂抹驱避剂。

3. 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体表进入室内,外出回家后要仔细检查外套、背包和宠物体表,发现蜱应及时清除。

4. 庭院和住宅区可通过喷洒杀虫剂和建立物理屏障等措施来科学防蜱,降低感染风险。

5. 一旦发现蜱叮咬皮肤,建议尽快就医将蜱取出;并自我健康监测至少两周,一旦出现发热、恶心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,应及早就医,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。

血吸虫病

夏季多雨,长江水位偏高,加之高温天气人们游泳戏水的热情高涨,因此近期市民接触江水的可能性较高,较易感染血吸虫。血吸虫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入侵部位发生皮炎,并伴有发热、全身皮疹、腹痛腹泻、肝区压痛等。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的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、腹水、高度贫血、消瘦等症状,严重损害人类健康,造成劳动力下降,影响生产、生活质量。

预防血吸虫病,应当做好以下几点:

1. 居民在江边休闲游玩时不要接触江水,不要在长江和通江河道游泳、戏水等。

2. 因生产、生活确需涉水的人员,要采取防护措施,如戴手套、穿胶靴、涂防护油膏等。

3. 如有市民接触了可疑水体,一个月左右出现发烧等症状,应及时到沿江地区的社区医院进行血吸虫病检查,并主动告知医生疫水接触史。

细菌性食物中毒或其它感染性腹泻

高温天气容易发生食物变质;市民喜食生冷果蔬和冰冻饮料,易致消化道抵抗力降低;食品加工过程若生熟不分、交叉食用刀具、砧板、碗盆等,极易造成交叉污染。近期市民应当关注饮食卫生、防止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它感染性腹泻。

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:

1. 选择正规渠道、购买质量合格的食品;低温、干燥保存食品,避免腐败变质;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应当果断丢弃。

2. 食品加工过程保持环境、厨具、手的清洁卫生;处理生食和熟食时,要使用不同的案板、刀具和容器。

3. 肠胃功能较弱者应当减少食用生冷、冰冻食品;肉类、禽类、蛋类、水产品等应充分加热,确保达到足够的温度以杀死细菌。

4. 食物烹饪好后应尽快食用,一般在常温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,夏季高温天气更要缩短存放时间;尽量少食剩饭剩菜,确需食用应当在使用前彻底加热。

5.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、处理垃圾后要洗手,避免病原微生物通过手传播到食物上。

6. 一旦发生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食源性疾病的症状,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及时就医。

高温中暑

南京市8月份将维持高温高湿天气,市民应做好防暑降温、严防中暑。发生中暑风险较高的职业主要包括:户外露天作业人员,如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、外卖骑手、交通警察、田间劳作人员等;高温高湿空间作业人员,如热处理车间工人、炉窑作业人员、厨房厨师等。

预防高温中暑主要包括以下措施:

1. 科学补水。应补充含有盐分及电解质的饮品来帮助补充流失的水分、盐和矿物质。

2. 穿着合适的防晒服并涂抹防晒霜。在户外应选择轻薄、宽松及浅色的服装,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、太阳镜,并涂抹防晒霜。

3. 高温期间减少户外活动时间,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,同事间应互相留意彼此的健康状况,如发现中暑迹象,要及时采取措施。

4. 关心高危人群。婴幼儿、儿童、老年人、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,应给予格外关注。

5. 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。车内温度迅速升高可能造成危险,不应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。

6. 发生中暑后要及时就医,必要时应立即拨打120,在等待过程中用毛巾沾冷水敷在前额、颈部、腹股沟等处进行物理降温。

转自: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
来源:江苏交通广播网

发布于:北京市